5月11日,记者从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西兴”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区,“西兴”的关键是“保护生态,振兴产业,提升活力,理顺机制,加快融合发展”,这是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全面升级的“西兴”指南。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莉介绍,围绕行动关键,策划整合提升,聚焦谋划了市级统筹推进七个重点板块,落实到12个重点片区、38个重点项目,明确了50项行动任务。七个板块涵盖了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县域经济、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明晰了内涵式发展路线。
强化系统整合,形成统筹发展的合力。
针对“西兴”关键问题,目标定位中提出统筹布局,整合资源,促进“学研、研产、产城、城乡、生态和发展”五个融合。推进方向中提出理顺体制机制,强化融合发展,构建科教、产业、人才、城市良性互动的生态圈。具体突出体现在西客站片区—医学中心和长清大学城两个决定“西兴”发展高度的重点板块中。
在“打造城市副中心、医学医疗高地”板块中明确:充分发挥西客站作为京沪、沿黄大通道节点优势和医学科学中心高端载体平台作用,统筹优化“学、研、疗、产、城”布局,一体化规划建设,一体化融合发展。以医学科学中心、槐荫经开区为载体,集聚布局“学、研、疗、产”,发展医学教育科研、高端先进医疗以及医养健康、医药卫生等相关产业,打造医学医疗高地,助推地区经济发展;在西客站片区,集聚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丰富完善功能业态,为整个板块提供高品质公共资源和生活服务。首要行动是优化理顺体制机制,整合统筹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在“一体化建设长清大学城”板块中明确:打造北大沙河生态风貌廊道,串联济南经济开发区、长清大学园、齐鲁创新谷、长清老城区,形成“一廊四片”,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促进“产、学、研、城”融合互动,激发发展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创业创新。具体行动有:盘活整合高校内外闲置资源,通过校地共建共用科创载体平台、“三创”产业社区、地区公共中心等,推进融合发展,建设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加强经济开发区、创新谷与大学园之间“学、研、产”联动,鼓励企业、机构与高校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孵化、技术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定向研发,共建科创成果转化基地;推动长清老城区更新,与大学园协同打造城市次中心,为整个板块做好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
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塑造城乡融合生态风貌。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区,要着重保护山水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推进方向中提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防治水体及流域污染,保护修复西南山体生态,加强山林绿化和水土保持,构建山河生态风貌廊道,打造山水生态湿地群落;加快推进沿黄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展现“山、河、林、田、湿、城、乡”相映成辉的特色风貌。
生态为底,可以说生态保护贯穿整个“西兴”。在长清大学城板块中,提出构建北大沙河生态风貌廊道,打造链接黄河和泰山山脉的“岳渎”公园。此外还有两大专门的生态板块。
一个是“打造济齐湿地—玉符河生态公园”板块。齐河黄河水乡湿地、黄河、济西湿地、玉清湖水库、玉符河流域,共同构成城市中的自然生态地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明确保护湿地、河湖、林田自然生境,维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清理违建乱建,整治环境景观,改造提升乡村,塑造自然生态与乡野田园和谐相融的特色风貌,打造生态公园,纳入黄河文化旅游体系。包括四大具体项目:加快济齐湿地一体化,打造玉符河生态风貌廊道,打造“席家庄—申家庄—睦里庄”乡村田园综合体。
另一个重要板块是“打造“长平山水”段黄河生态风貌带”:“西兴”区域沿黄河展开90余公里,9条河流自泰山西麓汇入黄河,是岳渎交汇之地。方案明确保护和修复入黄支流生态,防治水体污染,重点打造浪溪河、玉带河、锦水河、南北大沙河5个入黄河口湿地公园,展现自然生态风貌,提升生物多样性生境;优化提升玫瑰湖湿地片区,保护和利用翟庄特色村,打造观最美黄河落日景点;整治沿黄村居,对多个集聚提升类村庄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鼓励发展绿色环保种植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着力产业赋能、业态升级,为地区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西兴”策略提出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提升产业厚度和经济密度。目标定位中明确发展商务商贸、总部经济、医学医疗、智慧智造、文旅康养、特色农业六大主导产业。推进方向里首要提出振兴产业,为地区发展提供持久动力。重点板块、片区和项目则是产业发展、业态升级的载体。
西客站片区要充分发挥枢纽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商务、商贸会展。具体行动包括以“齐鲁之门”为主体,策划打造区域会商中心;加快推进未供用地开发和已供未建项目建设,加强总部经济、现代商务等产业招引,打造区域总部基地。医学中心和槐荫经开区则要着力发展医疗设备、医养健康、医药卫生、健康大数据应用等关联产业和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
党家片区是济南老工业基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迭代升级,打造产业先进、产城融合、生态良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具体任务包括加快推动山水水泥厂外迁,实施更新改造利用,布局打造地区生产性服务中心,结合山体治理打造功能复合的主题园区;加快推动小、散、乱、污企业外迁,积极发展数字型经济、智慧型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济南经济开发区、平阴经济开发区要发挥省级开发区主阵地作用,实施工业强区、强县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腾退小散、低效、落后、能耗、污染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中医药研产等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现代化、智慧化、绿色化,促进形成产业集群。
平阴还要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整合阿胶、玫瑰、泉水、湿地、黄河等特色资源,一体化串联,打造“玫瑰—阿胶—泉水”特色文旅康养小镇,做大做强玫瑰、阿胶产业,构建“产品+文旅+康养”产业体系,打响黄河下游文旅康养特色品牌。
着力补短板,优品质,提高城市建设和服务配套水平。
方案中明确在西客站地区集聚打造城市活力副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在全市中心体系中的定位,从而提升西部地区的能级和城市西门户形象。行动重点是建设完善6平方公里的中轴地区,丰富功能业态,包括:打造集高端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康体、便利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策划打造集文化博览、创意产业、特色展售、主题娱乐于一体的文博艺术综合体,与大剧院、“三馆”、省科技馆等文化设施集群发展;规划建设中央艺术公园,借鉴国际设计理念,打造知名打卡地;保护与利用五七车站,打造对外开放的“五七”纪念公园和红色教育基地;加快轨道6号线建设,与中轴地区地上地下一体化打造。
经十西路也是重要的城市西门户。方案提出整治提升经十路(城区西段)沿线功能业态,着力引入高端现代服务业,整治提升两侧建筑、道路设施风貌形象,营造高品质亮化夜景和绿化景观;整治经十西路(郊野段)环境景观,清理违建乱建等。
推进方向中还提出要积极引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补齐基本医疗短板,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统筹区域、市域、城区交通建设,强化区域、板块间交通联系。
行动方案统筹谋划区域交通和市域、城区交通,重点提出:加快推进济郑高铁及其长清站枢纽建设,推进将市域铁路线引入长清站,一并设计和建设,联动平阴县、长清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阳区、商河县,纳入黄河流域发展体系;加快实施长清—平阴段市域铁路S1线,论证南延串联玫瑰镇、东阿镇、洪范池镇的可行性方案,带动县域经济和特色小镇发展;论证实施、等国道改造、升级方案;加快医学中心、党家智慧城、长清大学城等重点板块主次干路联网建设,打通断头路、瓶颈路。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国陆王健报道)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