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董从哲通讯员李娜李敏
自济南驾车向西南方向,二十多分钟就到了长清区地界,一出崮山高速口,你就会看到:大学城高校林立,医院,R1轻轨线直通创新谷,美丽的崮云湖波光粼粼,高尔夫度假村优雅静谧,一座座整洁靓丽的居民小区环绕着北大沙河汇聚的长清湖……它,属于济南,又像另一座典雅的小城。这里就是济南西兴战略的“排头兵”、长清区的“东大门”-----崮云湖街道。
十年弹指一挥间,长清区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尤其是这里的崮云湖街道,从城乡结合部的乡村,到如今大学林立、道路宽整、交通发达、风景宜人的“宜业宜居”现代化生态城区;从十年前年财政收入过亿,到亿元大楼,再到现在单月过亿,崮云湖街道……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华丽蜕变。
为了破解长清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密码,记者近日来到崮云湖街道采访,试图以这个街道的发展之路,来一窥济南西部崛起的答案。
来到崮云湖街道,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座活力之城,创新之地,年轻人的创业天堂,楼宇经济的肥沃土壤。
向楼宇要效益,这是崮云湖街道审时度势,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城市的发展,土地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存量用地的“亩产”效益,是崮云湖现任领导们考虑最多的。
初秋的一天,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小夏,正在创新谷的企业孵化器大楼七层调试着摄影设备,他们是贝壳视频在济南最大的总部办公处,有着从新媒体运营到网红包装等一整套的运营产业链。“这里有着相对便宜的办公楼宇租赁条件,宽松的营商环境,方便的交通条件,就在地铁附近,非常方便,即使是从济南东部市区过来,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对老板来说,这里的租金便宜,人工也相对便宜,生活环境好,营商环境好,企业创办成本低多了。”
和他一样,在济南居住,在崮云湖这边的西部创新园、美客小镇、创新大厦、创新谷孵化器等楼宇里办公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还有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和小夏一样,毕业后,留在了长清大学城的企业或者自己创业。人才充实进来的不仅是智力资源,更是经济活力和看得见的增长,年西部创新园年纳税达2.6亿元,大学城就出现了亿元大楼!
山师体育系大学毕业生王哲涵,特别感激崮云湖对他的帮助。他从山师毕业后创办了乐旋乒乓运动培训品牌,事业发展越来越好的同时,对办公场所有了更高需求。当崮云湖街道主要负责人得知他准备寻找一处地方做总部大楼的时候,主动与他接洽,介绍崮云湖优势和发展环境,几次设身处地地谈心帮他吃下定心丸,崮云湖的满满诚意和热情最终让王哲涵下定决心,将总部设置在创新谷,添置了三层一千余平米的办公楼。现在,王哲涵的乐旋乒乓已闻名济南乃至全国,成为在全国各地拥有三百多家连锁培训机构的体育集团。
这里,留住了山东管理学院孟子棋、山东艺术学院焦守元等一批大学生在长清就业创业,实现了一批科研成果就地孵化转化。
这里,与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创“1+2+2”党史宣讲模式,将红色精神浸润到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打通了党史宣讲的“最后一米”,有效推进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无死角、全覆盖……
这里,充分借助高校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创新高校、村居“1+1”帮建模式,高校与村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崮云湖样板。
更为关键的是,这里,全街道上下都知晓一个知名问答-----“云湖三问”。这是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在全体机关干部大会上提出的,很好的诠释和解答了崮云湖街道十年的迅速发展。
“云湖三问”之一,认清自己最重要
首先第一问就是,怎样正确全面看待自身?认识自身,就是要认清自身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发展。
他们认为,要以“归零”的心态看待成绩。近年来,崮云湖街道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奋进”主基调,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年街道实现区级收入6.43亿元,同比增长33.1%。其中6月实现1.07亿元,同比增长.78%,历史上首次实现“当月破亿”;他们还破解了以常春藤小区为试点的群租房整治、创新谷平稳过渡、雨水内涝、热线办理等四大难题,打赢了疫情防控、项目推进、城市管理和蓝天保卫等四场攻坚战。
崮云湖的干部们认为,更要以“攻坚”的姿态看待每一项任务、每一次挑战。街道主要负责同志更是一再要求和强调全街道上下,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兄弟街镇相比的不足和劣势,以“坦诚”的心态看待不足,拒绝“慵”“懒”“散”“拖”“浮”等一些不良作风,加压奋进抓机遇,牢牢抓好“强省会”战略机遇、“七区联动”建设机遇等,乘势而上,激流勇进。
归零的心态、攻坚的姿态,让崮云湖街道今年继续保持了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1---8月份,街道实现区级收入万元,同比增长13%,完成年任务的74%;其中6月份实现万元,再创崮云湖街道单月新高。
“云湖三问”之二,建设全市一流“宜业宜居”经济文化强街
谋定而后动。“下一步我们怎么干?”
在大学路东段路边的“雷厉风行快干实干干就干好”的大标牌十分醒目,喊出来的,恰恰是崮云湖上下强烈的干事创业心声。
市里和区里的蓝图规划,结合街道实情,闯出的路子是清晰明确有前途的。崮云湖街道将围绕区委“五个坚持”“七区联动”工作要求,坚持“1+”工作体系,争当“七区联动”排头兵。
他们明确“一个目标”,认清了“两个方向”,聚集六个重点:做大做强科教产业融合区,立足“属地服务”职能,完善高校服务对接机制,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以高质量服务破解制约校地企融合的瓶颈;发挥“资源互补”优势,搭建互动合作平台,从人才培养、技术孵化、成果落地等方面争高补短,强强合作,实现校地企深度融合;壮大“科教融合”平台,增强大学城、创新谷片区吸附力,拓展平台资源,放大平台集聚效应,打造“研发-孵化-中试-加速-落地”一站式科创长廊。这是对辖区高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也是对未来发展的精准把握。
产学研融合是篇大文章。崮云湖人,结合七区联动,还准备做实做优医养康养活力区,借助中医药大学科研优势,结合山医院医院,推动干细胞研究、中医康养、医美服务、妇幼健康等行业发展,引育一批高端医养结合企业丰富全产业链;紧盯“医养康养”平台载体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承载力;构建“医养康养”社区服务体系,借鉴舒心港湾成功经验,推动市场化社区医养结合示范点建设,构建多元化、多功能为一体的医养康养社区新模式。
“云湖三问”之三,服务是发展的最强保障
蓝图绘就,发展目标确定,拿什么来保障它的实现?
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最佳的答案。
如何保障发展,这里干部的答案是:聚焦营商环境提升,厚植发展新沃土。
“服务企业是广大党员、机关干部的本职本分,一口接单、限时办结,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要诚信真诚、说到做到!”街道主要领导多次如此要求。完善的机制、优良的作风、超强的能力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基础所在。崮云湖街道围绕企业需求、目标导向、问题靶向和结果评价,建立起“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清单实现化”的工作机制,崮云湖街道的机关干部知责尽责、担难担险、遵纪守规,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崮云湖街道的一贯坚持,同时,今年也是长清区“营商环境提升年”,各区直部门也正以此为抓手,聚焦市场评价和企业感受,强化服务保障,广泛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建立清单台账,聚焦企业人才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生活等领域问题,加快完善各类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服务精准度、增强服务时效性,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让企业“留在长清,基业长青”。
一流的服务,保障和促进一流的发展。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的带动,让越来越多的包括中铁十四局三公司、长久物流等在内的大企业在这里安设总部;崮云湖街道还腾笼换鸟,多方筹措,为承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恒誉环保这些新鲜的血液提供了空间,让华谊兄弟、宋风古城、碧桂园等更多的企业纷纷选择在这里安家……
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崮云湖的干部群众吃苦在前勇猛奋进的苦干精神。而崮云湖的发展进步,也是长清区稳步提升,带动济南西部崛起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