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济南长清专场了解到,作为全市为数不多生态资源、产业资源、科教资源都较为丰富的区县之一,长清区结合南北资源区位差异,以完善基础配套为重点,以搭建产业平台为依托,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力推动“活力之城”“康养之城”建设。
打造“活力之城”
围绕“一廊四片”布局实现多点并进
长清区委副书记、区长肖辉表示,在“活力之城”打造上,将充分发挥北部区域交通便利、产业集聚、平台载体完备、科教资源丰富以及毗邻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区位优势,围绕“一廊四片”整体布局,大学城、经开区、主城区等多点并进,联动发力。
让大学城更“活”。以更好服务高校、服务企业、推动成果转化为目标,理顺体制机制,进一步加深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齐鲁工大等高校合作,大力推进校地融合、校企融合、校校融合,让大学城为“活力康养之城”充分赋能。目前,宝钜医学研究与产业项目、鲁澳中医药科技园等项目加快实施,山医院医院挂牌成立,重汽橡塑件、山水重工等20多家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40多项成果转化及技术研发初见成效。
让经开区更“强”。坚持“招新商不忘旧资”,将服务企业与招商引资并重,聚焦企业的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建立健全“需求清单一揽子交办”机制,属地街镇和职能部门各自发力、精准施策,积极支持国舜、宏达、奥图等现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着力补齐“活力康养之城”产业短板,大力招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养康养等新兴产业,新绿药产业园正在推进,九如城、世纪金榜健康医疗产业园均已入驻,“大健康”产业破题起势。
让老城区更“美”。与市城投集团开展合作,启动了总占地面积1.7万亩的老城片区征收拆迁工程,占地亩的一期工程将于年内完工。在加快拆迁进度基础上,围绕“活力康养之城”总体产业布局,结合济郑高铁长清站、北大沙河等空间节点,同步策划打造滨河产城综合体、古风水镇等六大规划片区,产业承载力更强,产业集聚度更高。
打造“康养之城”
将生态保护作为先决条件做活做深特色产业
在“康养之城”打造上,长清南部山清水秀、环境优越,山峦叠翠、河湖棋布,灵岩寺、五峰山、孝堂山、莲台山、大峰山等风景名胜点缀其中。“我们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打造‘康养之城’基本准则。”肖辉说道。
守好生态底色。将生态保护作为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严格矿产资源开采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私挖滥采行为,大力实施矿山治理、造林绿化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坚决守护好碧水蓝天的省会西部“后花园”,让绿色成为“山水长清”永恒底色。
做活特色产业。以现有栝楼、丹参等道地药材种植为基础,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将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让中药材产业上规模、更高端、上档次,打造“接二连三”的现代农业体系。以全域旅游为目标,把握“济泰一体化”战略机遇,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打包、整合,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开发建设,积极筹备“中国(济南)名优锦鲤大赛”,叫响“山水长清·齐鲁仙境”旅游品牌。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发挥中医药、文化旅游、交通便利等优势条件,吸引医养康养行业领军企业投资发展,打造长清高端康养圣地。
精准务实发展。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宜种则种、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对全区产业布局进行整体策划,探索南部街镇与北部街镇差异化考核办法,在南部街镇挖潜闲置资源、继续服务好现有企业的同时,将工业项目向北部街镇及济南经济开发区集中,实现产业精准定位,服务更加高效,也为有针对性完善区域配套服务设施提供了依据。
责编:闫宇航
本文来源:海外网